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觀影筆記1506]Love is Strange-愛,不散:老年同志幸福的示範

這部電影,我以為會不斷拋出老年同志的生存議題,我以為多元成家在社會體系裡被接納度會被持續地挑戰,我以為這又將會是場熱血澎湃,據理力爭的革命線上,但卻安靜平淡的咋舌,不卑不亢地倒也凝聚起一些力量。愛不分國界、性別、年齡、種族,因為愛的傳遞,生命才充滿溫度及色彩。這是愛,不散。
在Ben和George受到眾人祝福,歡天喜地結連理後,George所任職的教會學校竟然因為『結婚成家』這一根稻草,終結了多年在此教書的工作,頓時只靠Ben的退休金是無法負荷原有的公寓開銷而只好選擇黯然離開,莫可奈何地顛沛流離。幸賴親戚朋友們的展開雙臂讓他們就近居住,不過也拆散新婚燕爾的小倆口。

且顯然他們兩人的步調皆未能跟上寄住家庭。George無法適應天天都開趴的居住環境,Ben則一點也沒察覺到他嚴重打擾到姪子一家三口的生活(或該說一家兩口,因為一家之主常因工作不在,第三口是兒子的朋友)。當故事走到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個人不禁覺得當時婚禮上誠摯的祝福似乎只是違心之論,另為何當時不去住遠離市區的Mindy家呢?!兩個人可以在一起,影響應該也可降至最低,現在這些狗屁倒灶的埋怨,徒增惱人的追悔,事情一開始說開來不就好了!

只是我想,打從事件剛發生後,討論要如何幫忙Ben和George時,導演將過程嘎然而止,未呈現出或許冗長甚至鬼打牆的協商,有一部分是為免破壞觀影心情及敘事節奏,另一方面應是和大多數人遇到這樣狀況的結局差不多,Ben和George後來莫名其妙地接受了最後決議的安排,而從不知道如何調解出這樣的決定,可能是因為一旦有些事情說出口了,就難免會傷害到人的緣故而選擇直奔結論吧!

儘管前段後半部所述純屬臆測,但卻在Ben姪子一家三口與Ben生活的片段中,捕捉到類似的命題,而我以為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核心了。為了怕傷害,為了怕讓人失望,總在欲言又止後選擇放棄不說,然誤會及怨氣累積,消磨了對彼此的愛,或拋出個問題,這些有口難言真的是愛嗎?直到最後脫口的已是無法挽回的大大傷害。

Ben和George之於寄住的兩家庭是外人也就見怪不怪,不過Ben姪子一家又是一幅甚麼微妙的光景呢!?在問題慢慢浮現之際。這些景象恰好和Ben與George分居後約了一場會的各情節形成強烈的對比,可以說好好地示範了甚麼才是真正的愛。無條件地信任對方;不因潦倒失敗就怪罪對方;一起編織著屬於未來的美夢......那顆長鏡頭,拍著走在街道上,漸行漸遠的兩人背影,搭配昏黃的燈光,縱使不光彩炫目,卻是最棒的人生風景。

於是不禁回頭思索在看著故事初始時所留下的假設:去住Maindy家,就萬事如意嗎?親情的愛都這麼脆弱不堪了,遑論友情之愛,更何況是有差距的彼此。真正的重點原來是他們其實可以住在城市裡,卻只因工作不認同同志婚姻而分離;原來是愛其實也要勇敢說出口,並奠基於彼此信任之上;原來愛是要互相陪伴,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儘管將被革職的憤慨,無法一起生活的無奈等等較為負面的情緒及這樣的內容理當出現的慷慨激昂,都以一種淡然的態度去處理,或甚至導演不選擇去直視,只專心著眼於一般日常上,但橫亙生活瑣事之間,這對老夫夫的愛,搭配過場及場景中輕盈躍動,溫柔悠揚的鋼琴聲,卻充滿後座力地被深刻地感染,背後的議題相對地凸顯出來,以一種曖曖內含光的姿態。

很多事情沒說出來,我們不知道答案,很可能永遠也不知道了,就像這部電影某些細節一樣,沒有說得很完整,但倒是可以細細品嘗。Ben的遺作兩幅畫,姪子這麼尊敬,守護著Ben,姪子之兒和他朋友的關係,被竊的書:大鼻子情聖,Ben和姪子的兒子討論該怎麼去愛......驀然互相連結了起來。

姪子的兒子於倒數第二幕裡,難過地哭泣了!或許Ben確實填補了他的空虛寂寞,取代了家人,卻被自己自以為是的張狂狠狠地羞辱;可能Ben也告訴他不要對愛有所遲疑,勇敢跨出去第一步,讓他擁有了幸福。於是了然於心的最後一幕,擦乾眼淚,陽光在樹葉疏疏密密的間隙灑下,映照著幸福掛在嘴角,溜著滑板的兩人。年老,年輕,同志以及膚色,愛沒界線,只是我們是否有好好地,勇敢地表達出來呢?以任何形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